政府開放人民幣存款業務將近3年,迄2015年12月底止,國人累計的人民幣存款已經達到人民幣3,182億元(約合新台幣1兆6,000億元)。這些資金如果不想放在年利率只有2%左右的定存,還能做什麼?目前市場看空人民幣匯率的預期旺盛,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手中的人民幣收益提高,藉此彌補可能出現的匯差風險?
目前金管會已經開放的人民幣商品包括:定存、基金,以及保險3種類,問世時間最長的達3年,最短的只有1年半。比較2015年以來,銀行與投信推出的各式人民幣商品可以發現,人民幣定存與人民幣計價的基金都還有增加收益的空間,但是人民幣保單卻逐漸失寵。詳細說明請見下文分析。
定存+基金》利率高、選擇多,尚有收益空間
目前,35家本土、外商銀行的人民幣1年期定存(年)利率平均只有1.91%,但是,2016年起,有多家銀行紛紛推出短期高利定存專案,以吸收人民幣存款。
其中,兆豐國際商銀1個月期的定存(年)利率在1月曾經衝高至6.4%,到3月底前,1個月期定存利率仍然有4.4%、3個月期的也有4%。其他銀行,包括:澳盛、花旗,以及國泰世華等,也都陸續加入搶人民幣存款的行列。投資人如果能隨時注意市場動態、靈活轉存,即可以增加收益。
人民幣計價基金共182檔
成台灣檔數最多外幣基金
另外,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2015年人民幣計價的基金增加118檔,迄2015年12月底止,合計達182檔,基金總規模高達人民幣83億3,190萬元(約合新台幣419億元),取代了美元計價級別的基金,成為台灣市場檔數最多的外幣基金。其主要原因是2014年7月,主管機關解除了人民幣計價的基金必須投資人民幣資產的限制,帶動各類型基金紛紛開設人民幣級別,而新成立的基金也幾乎都申請新台幣、美元或人民幣等2種以上的貨幣級別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