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平民股神」、權威投資評論家曹仁超,在今年2月21日過世,享壽68歲。一向關心且鼓勵年輕人投資股市的他,即使近年來因為罹癌而臥病在床,但是為《信報》撰寫的投資評論卻未曾停筆。
他在去世前發表的最後遺作〈港股入「熊三」? 淡市莫估底〉,除了分析美國、中國經濟走勢,仍舊也推薦自己看好的產業和企業,希望讓投資散戶能在波動增大的股海逢凶化吉。
本名曹志明的曹仁超為香港《信報》撰寫專欄達42年,雖然《信報》是香港重要的財經媒體,可是一般非投資專業的讀者,可能聽都沒聽過這報紙,更別說一抓一大把專欄作家中的一位。那麼資歷貌似平凡的曹仁超,為何以「平民股神」在港澳及中國大受歡迎?
當然是因為他在投資理財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年輕時,曹仁超以港幣5,000元開始買股票,離世時身家已經用億元做計算單位,而且他樂於分享,公開自己的操作經驗與當下的部位,讓許多人受益,才能有這樣的名聲。
翻轉人生》
不怕出身低
謹記市場教訓攢數億身價
曹仁超的人生起點極低,中學畢業就必須去打工賺錢養活自己。因為想發財的願力極強,用死纏爛打的方式得以工讀生的身分,擠進證券行當研究員。而當了研究員後,他又四處投稿賺稿費,也由於投稿的因緣,結識當時在《明報》當編輯的林行止。1975年,林行止創辦《信報》時,就邀請曹仁超一起創業,到了這個階段,他才算在香港社會有立足點。
由於開專欄宣傳的需要,他以「曹仁超」為筆名行走江湖,因此《信報》聲稱,「曹仁超」是屬於《信報》的智慧財產權。原先的規畫是作者可以換,如此一來專欄就能永續經營。但曹仁超畢竟不同,因為《信報》最受歡迎的專欄〈投資者日記〉,已與他畫上等號。至少,我的《信報》訂閱紀錄,在曹仁超離開後就中斷了。
他老曹(曹仁超寫文章,喜歡用「我老曹」為發語詞,在此借來當專有代名詞)用打工存下來的港幣幾千元跨入股市,經歷過香港股市瘋狂飆漲與無止境狂跌多次,以他寫實精彩的人生,詮釋「英雄不怕出身低」這句話的真義。
在他第一次被檢驗出胃癌後,出版《論勢》、《論戰》、《論性》及《非富不可-曹仁超給年輕人的投資忠告》這4本書,概括從事投資數10年的經驗,算是他老曹留給世間的紀念品。
曹仁超第一次被市場教訓是1973年石油危機,恒生指數從最高1,700點跌到150點,慘烈程度更勝2015年A股夏季的急跌,初涉市場的他未能倖免。但在香港股市於1982年中英談判關於1997年後香港的歸屬問題時,殺傷一大片,他看到怡和這些英資財團退出香港,李嘉誠這些華資財團接收陣地,都創造出上百倍的財富,領悟和學到抄底的精神。
所以在1987年、1989年的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通泡沫,到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他老曹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崩盤,從容抄底,或者是逐步加碼港股以及香港不動產,透過數次資產分配的方式,累積出港幣數億元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