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謝中林每次在股市與房市出手,都能獲利數千萬元,甚至數億元。他說,其實賺錢的方法沒有深奧的大道理,根本的原則就是,「在適當的時機買入、在適當的時機賣出。」
但是,何時算是「適當時機」?謝中林引述春秋時代知名商人范蠡(音同「裡」)的經商哲學「夏資皮、冬資絺(音同「吃」)」。因為酷熱的天氣,人們不會想買皮貨,所以要在夏天用便宜的價格買進皮草、毛袍,等到了冬天,就能用高價賣出。
在股市也是這樣,在不景氣的時候,不論好股票、壞股票都沒人要,價格幾乎全面下跌,這時精明的投資人,當然要撿便宜買進好股票;反之,景氣好的時候,大家都搶著進場,因此大部分的股票都非理性上漲,這時精明的投資人就要趁高價出脫股票。
要怎樣判斷股市已經夠悲觀呢?謝中林發現,股市中的10年移動平均線(詳見名詞解釋)是最好的指標。因為10年線代表過去10年投資人的平均成本。一般來說,大約7年∼10年會經歷一次景氣循環,譬如1980年∼1990年台灣出現房地產暴漲、1992年∼2000年台股經歷科技股大崛起、2001年∼2008年則是原物料的超級大多頭。因此,以10年線作為長線大循環的指標,相當具有參考價值。歷史總會循環,股市總有多空。牛市或熊市不會永遠只有單方占上風。至於「10年線投資法」的心法與運用策略,請見下文分析。
名詞解釋_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MA)簡稱均線,是由美國投資專家葛蘭威爾(Joseph E. Granville) 在1960年所創立。它是將過去N天的收盤價(或指數點位)總和除以N,得到過去N天收盤價的平均數值,因此可以把均線視為平均成本的概念。
心法1》用10年線當作布局標準,進出有據
投資人一定會有疑問,利用「10年線投資法」時,指數跌到10年線之下多低才算便宜?漲到10年線之上多高才算昂貴?
謝中林以自己的實戰操作為例,他在2008年時,大盤指數低於10年線之下約10%的時候開始買進各產業的龍頭股,總共買進數10檔的一籃子股票。他笑說,當時還不認識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或許早知道就不用「自製ETF」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