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商業史上,第一個靠了解週期來從事經濟活動的商人,就是春秋時期楚國的范蠡(音同「裡」),他也是有文字記載中,第一個被視為首富的人。
范蠡出生於春秋時代末期,原先只是楚國的一介平民,後來幫助越王勾踐成就霸業。在勾踐大賞功臣之際,范蠡卻退隱到齊國。范蠡到了齊國之後,在齊國經營農業和商業,他3次發大財,卻又3次把錢財分散給貧窮的親友,最後,他再賺到一筆大財,在陶邑(現為山東省定陶縣)定居,並且自稱陶朱公。
《史記》說:「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范蠡學習了其師父計然的「計然之策」,只用了其中五策,不只幫越王勾踐,以商業富強越國,打敗強大的吳國,報仇雪恥,又進軍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後來又用一樣的策略讓自己成為歷史上的第一位首富。
范蠡悟出計然之策的精神就是,市場因為供需關係,往往導致商品價格上下波動,所以透過提前分析這個週期的規律後,看到未來的需求而提前準備,並在貨物缺乏、大家搶著要的時候,以倍數賣出而獲利。范蠡到底是用哪五策,讓他成為巨富?在現代商場與股市又有什麼啟示?請見以下分析:
1.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
「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是說,分析哪些貨物不足,哪些貨物有餘,就可以知道物價貴賤的趨勢。「有餘」就是「供過於求」;「不足」就是「供不應求」。供過於求則價格必落。相反地,需求大於供給,則價格必漲。這正是市場經濟運作下呈現的物價規律。
小啟示
這道理不只可以應用在生意上致富,如果投資人想了解股票市場哪些產業值得投資,也可以透過觀察供給與需求、分析產業趨勢。例如:判斷油價與產油公司的股價未來走勢,就要觀察供給與需求的變化。在陶朱公逝世2,000多年之後的證券市場,這個規律仍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