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度申報所得稅與上一年度有3項不同:①新增健保卡報稅管道;②3種扣除額提高;③新增45%級距的「富人稅」。建議先了解計稅公式,再決定哪種方式申報最能節稅。
【專家建議】吳鎔任 APPC中華民國個人財產規劃人員協會祕書長
必要性的自費醫療支出,也可申報為列舉扣除額
很多人會以醫療支出單據列舉扣除,雖然現在透過自然人憑證已能將所有醫療支出列出,但不包含「自費」項目,例如幼兒打預防針等費用因為非健保給付項目,因屬必要性的醫療行為,即使是自費,也能列舉扣除。民眾別忘了自行統計、列舉扣除後,再附上單據與醫師證明寄到國稅局以供查核。
線上申辦網路服務,即可用健保卡報稅
以往,報稅管道最方便的是用「自然人憑證」,可自動下載家戶相關人口的各類所得、保費支出、醫療支出等資料,還能自動算出夫妻分開或合併所得申報較划算,被廣為運用。即使如此,自然人憑證也只有200多萬人申請,普及度還是不及健保卡。
去年底,財政部邀健保署一起合作,讓健保卡也納入所得稅申報管道。消息一出,馬上就吸引許多人上網申請,目前已有超過60萬人申請。對尚未申請自然人憑證的納稅義務人來說,可省下250元的自然人憑證申請費。
不過,APPC中華民國個人財產規劃人員協會祕書長吳鎔任提醒,由於健保卡報稅是第1年上路,因此只能下載自己、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所得扣除額資料,其他扶養人口(例如父母)的收入、保費、醫療支出等資料無法一起下載,需一筆一筆結算後輸入,且今年與明年須連續申報扶養2年才有資料下載。
名詞解釋_累進差額
因所得稅採「分段課稅」,例如淨所得額是80萬元的話,52萬元內繳5%的稅,剩下28萬元繳12%的稅。為了方便計算,可將80萬元乘上適用稅率12%,再扣除「累進差額」,也就是52萬元×7%(12%-5%)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