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在40歲之前,我從沒想過「退休規畫」這4個字,因為當我求學與工作的一段長時間裡,台灣經濟處於高成長狀態,薪資逐年增加,人們退休後的餘命也約在10∼15年左右,簡單說,當時賺錢相對容易,退休後花錢的時間不長,因此退休規畫還真不是重要議題。這個時代的恐懼卻是「錢花光了,人還活著」。人們面臨長壽風險,國家面臨年金危機,關鍵都在現行的退休年金制度若不改革,恐無法持續,而所謂改革,不脫9個字:「領更少、繳更多、延後領」。這意味著,不管怎麼改,來自政府的年金給付都會下降,而人們的壽命卻逐漸延長,如果不及早替自己做打算,未來將曝露在極大的風險中。
到底該多早就開始準備?我們的主張是,如果狀況允許,個人的準備最好從一踏入社會工作就開始。別驚訝,在退休金3大來源中,政府年金與企業年金,都是從一有工作就開始累積,個人年金為何不?愈早準備,方法正確,愈能讓「時間複利」這個槓桿助一臂之力,後面才會愈來愈輕鬆,而不是到了體力漸衰時,才驚覺退休準備還差一大塊。本期〈封面故事〉的個案樂媽,就是從初入社會就開始退休準備,在這個過程中,她依然逐步完成了出國進修、買房等人生目標,不因提早退休準備而影響其他規畫,對於當前的年金改革,她絲毫不煩惱,我衷心期盼,樂媽的成功經驗,能帶給讀者啟發,特別是不知退休準備該如何起步的辛勤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