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把樂團當公司經營
用預算控制整體製作費
2009年第2張專輯《海上的人》發行之後,團員們陸續去當兵。而這段空白期,讓他們開始認真思考樂團的未來走向,「年紀愈來愈大了,錢若無止盡地丟進樂團裡面,又不知道會不會回收,人生不可能會有錢累積。」宇辰說。
但2011年11月,團員陸續退伍,大家仍然放棄不了這個樂團,便決定一起到台北發展。到了台北生活花費更高,為了生存,大正請教了樂團圈的前輩,包括董事長樂團、四分衛樂團等,採用預算制來控制製作費。
「經營樂團就像開公司一樣!」大正說。從第3張專輯《再會!青春》開始,整體製作費就由大正掌握,他根據前一張專輯的成績來預估銷售量,並從過去演唱會的售票狀況與商業演出能帶來的資金,依唱片製作、拍MV等工作分配預算;同時,團員會一起積極寫企畫書、錄Demo尋求政府補助等方式,以增加財源。
這麼「實際」的做法,不禁讓一些人質疑,滅火器樂團已漸漸走向主流、商業化。對此,大正表示,當把樂團當成生意時,想的是壓低成本;而當重點在創作時,追求的是呈現作品完整性,「這兩者思維不一樣,我們盡量在兩者之間取平衡。因為生存很重要,不可以讓自己倒了,如果自己倒了,樂團也就倒了!」
果然,在做預算控制後,團員們的收入漸趨穩定,「我們樂團的收入都是平分,每月平均下來,一個人大約有5萬元,大概是還不錯的上班族薪水。」皮皮說。
由於收入頗為穩定,團員就不再需要打工,更能把重心放回樂團,不斷地去提升音樂品質。
蛻變》
30歲申辦首張信用卡
消費欲望反而更收斂
收入穩定,除了能專心本業,第二個好處是能存錢還債。「我在2014年除夕那天,一次還完20萬元,再也不欠任何一個朋友錢;然後戶頭還有3萬元可以過年,那是我第一次過完年、在初五開工時,身上是有錢可以吃飯的,真的是第一次!」大正想起還清負債的那一天,頗為激動。
而宇辰也在2015年加入無債一身輕的行列,「以前因為欠錢,我都已經30歲,卻只能跟學生時期一樣白飯加豆腐乳吃一個禮拜,會有一種自卑感,因為生活沒有在進步。當然不是說現在可以很奢侈,只是我想要過得像個30歲的『正常人』!」
要當所謂的正常人,宇辰第一步就是去辦「信用卡」。這件事被團員取笑了一整年,「因為我們不是上班族,宇辰辦信用卡時,不知道職位要怎麼寫,我就叫他寫『滅火器樂團吉他手,資歷15年』。我們想說,這樣寫銀行應該不會過,不然就是額度很低,只有3萬元到5萬元。結果銀行竟然秒核發,還有10萬元額度,宇辰歡喜到要死! 」大正跟皮皮你一言我一語地笑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