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接近年中,投資人心裡的那塊石頭恐怕愈來愈沉重,雖然一如過去幾年,投資方針定調在「選股不選市」,有挑到好的標的才是績效的保證,但是小型的「系統性風險」還是不能不留意。此時投資人的心中一定要有風險意識,並且做好風險管理的準備,就可以大膽的「撿便宜」了。
首先,全球總體經濟和上一期所說的差不多,但是日本的負利率沒如預期帶動日圓貶值,反而不斷強升,這讓孱弱的經濟雪上加霜,安倍經濟學幾乎可以說宣告失敗;接著,反噬的負作用就是內需不振、外銷受挫的雙重打擊。至於歐洲的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與仿效負利率的做法,我只能說,因為政策施行的較晚,所以目前全球資本市場還在享受資金充斥的好處,副作用尚未顯現。
美升息延宕+歐日QE
塑造金價走強環境
全球總體經濟的狀況大致如此,至於台股未來一年的循環波動,筆者在此做一個簡單的模擬:首先,3、4月上市櫃公司董事會宣布股利政策,殖利率高的公司股價先走一小段,不過,股價多半會隨著時間又回到原點;接著,5月報稅季到了,許多公司大股東會賣些股票來繳稅,金主、中實戶也會將資金收傘,投資心態偏保守;再來,到了6、7月,股東會登場加上外資放暑假,權值股買氣較為疲弱,但是,部分內資股回籠磨刀霍霍準備迎接7、8月的除權旺季,若是看好後市,參與除權者眾;反之,棄權賣壓湧現。不過,這期間的波動較快,很多參與者都是短線進出;8、9月就要留意外資在除權息後收到發放的股息將資金匯出,那時新台幣貶值壓力大,而台灣的股匯市有同向的特質;最後,經過一段修正後,時間也接近年底了,如果景氣有好轉跡象或產業出現新亮點,那麼第4季就會有領頭羊出現,年底作帳行情就會提早起跑。比如去年第4季出現的生技新藥、太陽能、美國概念股等族群;反之,作帳行情就會遲至11、12月才出現,那麼今年指數收黑的機會大增,也是被定義為「空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