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這一行,要喚起買氣,送車、送家電、招待旅遊,皆不及「降價」來得實惠。有代銷業者在329檔期時高喊:「已經看到一群蝴蝶!」並宣稱買氣倍增。想想一群蝴蝶還沒一隻燕子大,所謂帶看組數倍增,只是反映市場低基期和沒有來客而已,把帶看3∼5組客人講成增加3∼5倍,苦中作樂的說法真是悲哀!台灣房市過去在成交量熱的時候,一整年成交棟數將近50萬棟,現在卻過不了30萬棟的關卡,如何稱得上「熱絡」?如果房市能夠真正見底翻生也好,問題是現在市場呈現「價不降,量不出;量不出,市(行情)就不見底」的現象。
不過,最近曙光出現了!台北市有預售案因為業主把價格降至親民的水準,量馬上出來。這個汀州路上的都更案,景氣熱時,每坪賣到90萬∼100萬元,現在降至每坪70萬∼80萬元,結果,短短不到1個多月就clean(編按:銷售一空),這是市場難得的個案。台中則有開發業者用總價掩蓋單價方式,推出親民坪數、親民價格的預售案,同樣喚醒沉寂已久的買氣。南部預售市場同步採取降價換買氣的做法,專案現場來客數馬上增加,去化順利。開發商能夠用降價換取成交量,買賣雙方都英明啊!
同樣在北中南的土地標售市場上,官方標售成績正逐步反映已經變冷的市場。標案紛紛降價求售,脫標率因此從0增加到2∼3成,但溢價率卻不見有大幅買盤介入追逐,10%不到的溢價,也不足以反映這個無量的市場。
從以上案例可看出市場等待的買盤仍有,只是大部分持有者仍在緬懷過去的價格,若開發商處在「往事只能回味」的情緒中,最終還是換不回買家口袋的錢。相反地,願意反映市況降價者,則有機會吸引買家上門。但目前的「降價換量」仍達不成往昔成交量標準,就不算是底部到了或燕子要來了,只能看作是階段性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