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台股大盤一度出現較大幅度的修正,進入5月,大盤波動的區間不大,但是個股的表現卻在此時大洗三溫暖。股價動輒出現漲、跌停,更令投資人受傷的現象是—今日的強勢股,到了明天反倒成為空頭摜殺的標的。因此,只要投資人持續參與交易,就算只是採行短線追捧強勢股的策略,依舊難以倖免。
政經雙重利空夾擊
台股5月初遭空頭肆虐
4月底至5月上旬空頭氣焰高漲,盤中利空訊息不斷,甚至不實謠言四起,尤其是在5月10日營收公告截止日前,還有在15日第1季季報公告前,只要公司傳出不利業績的訊息,股價立即下跌至少半根停板,就算證明是「誤傳」,也回不到原來的價位。而正式公告業績後,「表現真的不如預期」的股票,不但「利空沒有出盡」,股價還繼續下跌。像是4月下旬才對法人釋出未來業績將「季季高、月月高」的同致(3552),結果4月營收卻寫下今年新低,月減近2成,導致股價短短6個交易日(05.05∼05.12)從572元下跌至354元,跌幅相當驚人。
另外,去年業績表現亮麗的利勤(4426),毛利率表現卻不如預期,導致股價大跌、幾乎腰斬。從4月整體趨疲的業績公告結果來看,與3月的營收表現大相逕庭,無怪乎個股走勢疲弱,投資人對景氣反轉的疑慮大增。這段期間,經過筆者與同業討論,以及上市公司查詢的結果,得到的回應結果大多是「清庫存」。尤其是在3月業績表現不俗的汽車與相關零組件類股,4月業績反向衰退最讓人錯愕。日本4月中的熊本地震使部分品牌廠有供貨不順的現象,還有中國庫存去化也是重要原因。
從蘋果概念股業績不如預期,到美國零售銷售數字不佳,再加上碩果僅存獨挑大梁的汽車業,也有走緩的趨勢。這樣的產業環境讓國內經濟數字表現之差,已經超越金融海嘯時的窘態。再加上陸客來台人數大幅縮減、世界衛生大會(WHA)的刻意刁難與陸媒的強硬說詞,顯示中國對台態度丕變、施加壓力度大增。台股在政治與經濟雙重利空衝擊下,無怪乎空頭如此囂張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