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建商高喊減量經營,但實際上因為新成屋大量釋出,市場供給量並未減少,加上交易量不見起色,建商為出清手中庫存,除了以低價搶市外,也出現許多吸睛的銷售話術,甚至黑心的銷售手段,在尋覓房屋的過程中,消費者應做足功課,避免買到假低價、真陷阱。
觀察房市景氣指標─建照數量,當景氣愈好、建商推案意願愈高,取得建照的戶數也愈多,而今年1月∼7月全台累計共4萬5,745戶,是金融風暴後首見的大幅度衰退(詳見圖1),顯見建商對於後市的心態保守。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表示,建商雖從供給端管控,但前幾年的推案不斷完工,今年取得使用執照的戶數創新高,市場將進入一波價格廝殺。
供給大增,然而今年1月∼7月累計的交易量卻只有高點時的6成左右,在這種供需失衡、市場競爭激烈的氛圍下,破盤價、震撼價都已不夠看,市場甚至出現「讓你住免費」、「保證原價買回」等廣告吸引消費者。這樣的訴求究竟是真是假?銷售人員專業的介紹,都可以相信嗎?以下為讀者拆解:
陷阱1》前幾年住免費
真實:折讓金額恐加回房價內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這類廣告做法大致分成2種。第1種,假設廣告訴求是「前2年讓你住免費」,建商在交屋後的2年內,會幫你支付寬限期的房貸,或社區的管理費、或持有稅(即房屋稅和地價稅);第2種方式,則是針對上述3種費用的其中一項,算出2年的費用總和,扣除在房價內,「折讓」給消費者。
為何是用寬限期呢?由於房貸在寬限期內,只要繳利息、不繳本金,每月繳交的金額較低,建商為達成住免費的廣告訴求,多半會與消費者約定使用寬限期,但等寬限期一過,消費者的繳款壓力會大幅增加,須考量自身還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