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個月,外資買超台積電(2330)約20萬張,外資未來還會持續買進這類科技藍籌股(權值股)嗎?有「外資金童」稱號、目前擔任台灣異康公司首席資深顧問的楊應超認為,熱錢只敢買藍籌股,台灣電子股的5年平均本益比還可以接受,其中,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和硬體大量組裝等族群是台灣電子股中最領先、最好的公司。
楊應超曾在全球科技產業股票分析師中排名第一,他在2014年寫過一篇「中國你好!台灣再見?」(Hello,China!Goodbye,Taiwan?)的研究報告,認為台灣科技業代工優勢漸失,零組件市占率被紅色供應鏈瓜分,如果不變革長期難以樂觀。這位資深分析師現在對台灣科技業的基本面有什麼看法?以下是他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摘要。
《Smart智富》月刊問(以下簡稱「問」):台灣電子股目前的評價是否已經過高?
楊應超答(以下簡稱「答」): 台股能漲到9,000點之上,其實是虛的,因為沒有基本面,只是資金行情。全球現在到處都是熱錢,持有新台幣的資金沒有地方跑,銀行利息低、房市又不好,只好進股市。可是,這些資金只會買藍籌股,例如:台積電、中華電(2412)等,因此推升指數到高點。之前,台灣電子股的股價在5年平均本益比之下,現在約莫往上在一個標準差之內,儘管沒有偏低,但是還可以接受。以鴻海(2317)為例,合理本益比區間是8倍∼16倍,現在大約10倍左右,雖然比平均值高一點,但是仍在合理範圍內。
問:iPhone 7首波預購銷售比預期好,是否意味著電子股將有新的成長動能?
答:從全球觀察角度來看,台灣科技股的基本面並不是非常好!首先,科技產品不管個人電腦(PC)、手機都賣不好,即使現在iPhone 7的預購看起來很熱烈,也只是個假象,尤其蘋果供應鏈名單中新增多家中國公司,當銷售量不增又被競爭者搶單,對台灣科技業當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