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些不熟悉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的人來說,買房子是一種強迫儲蓄的管道。但要注意,房子是大額資產,其漲跌會嚴重影響你的資產是升值或是縮水;房貸更是動輒20年的負債,會一路壓迫未來的財務運用空間。
上一輩,不少人靠買房致富,當時的背景環境是台灣的利率長期往下走,而房地產的持有稅卻不合理地偏低,因此在相對低點買進者,大多有不錯的獲利。
但是台灣現在面臨利率低無可低、持有稅卻大幅調高、房價又在相對高檔,現在硬擠出錢來購屋,還是個理財好決定嗎?先來看看以下這兩則故事。
錯誤案例》研發工程師Mark
背800萬房貸、財務槓桿達10倍
每月月付金吃掉一半薪資
Mark目前正在服科技替代役,等於是還在當兵,在中部某上市公司擔任研發工程師,今年是他研究所畢業第3年,目前的薪資有6萬元左右,比起同齡者,算是高薪一族,加上他從大學時代就開始擔任研究助理,省吃儉用,在研究所畢業時居然已經存到近40萬元,服替代役期間,每月薪資更可以存下超過4萬元,等於儲蓄率近67%。
照理說,Mark的財富人生,起步已領先同齡者一大段,理應將成為人生勝利組,但當他存到人生第1個100萬元時,在2015年買了總價1,000萬元的新成屋,他的100萬元儲蓄加上父母出資的100萬元當頭期款,剩下的800萬元則透過申請財政部推出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來貸款。
考量到800萬元的房貸,如果只申請20年期房貸,月付金會提高到4萬元,顯然過於吃力。因此Mark選擇了30年期房貸,以降低每月負擔,如果不提前還本金的話,房貸要等到他57歲才能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