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支出為例子
帶孩子分辨需要與想要
問:該怎麼教育孩子的消費觀念?
答:平時可以觀察孩子是怎麼使用零用錢?錢都花到哪裡去?如果孩子自己都搞不清楚錢是怎麼花的,請孩子動手記錄每天的支出明細,了解零用錢的流向。記錄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陪孩子討論消費的明細,並且加入家庭的支出項目為例子,認識「需要」與「想要」的分別(詳見表1)。
「需要」是維持生活基本需求的花費,「想要」則只是可有可無的花費。如果發現某項消費項目很難歸類,可以從一個問題來分辨:「花這筆錢,是為了投資自己? 還是滿足自己?」例如,參加英語會話訓練營,可以練習英語對話能力,培養自己的實力,是為了投資自己,所以算是「需要」的花費。如果是看到別人玩樂器,也吵著要買來玩,但是買到之後卻丟在一旁不使用,則屬於「滿足自己」的消費,甚至可以說是「浪費」。
我們當然不能要求孩子完全不能有「想要」的消費,畢竟即使是大人,也很難完全避免「可有可無的花費」。因此,在教孩子分配零用錢時,不妨簡單地約定兩種消費類別以及儲蓄的比重。
例如每個月花費的零用錢,其中6成用來買生活必需品,例如吃正餐、購買文具,另外2成用來買孩子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玩具、零食、裝飾品等,其餘2成則存下來當作儲蓄(實際的比重該怎麼分配,需要父母與孩子一起討論)。
如果家長已經把孩子平時「需要」的花費全包了,零用錢就是為了讓孩子自行運用,就可以直接引導孩子存錢。
問:孩子經常把零用錢花光,怎麼培養有效存錢觀念?
答:存錢最有效的觀念,不外乎「收入-儲蓄=支出」,告訴孩子,每次領到零用錢或壓歲錢之後,就先把一部分的錢存下來,剩餘的金額才可以
花用。
孩子可能不懂「為什麼要存錢?」存錢一方面是為了應付緊急的需求,一方面是為了準備未來需要花的錢。父母可以分享家庭的金錢規畫讓孩子參考,共有3個重點:
1.儲蓄才能應付緊急需求
金錢收入是有限的,如果家中的經濟支柱因為生病或受傷,暫時沒辦法工作賺錢,就可以將平時累積的儲蓄,用於日常生活開銷,讓全家人還是能正常生活。或是家中有重要的家具、電器突然故障,此時,儲蓄就能派上用場。
2.儲蓄可以讓消費更有價值
如果平時任意地消費,很可能把大部分的錢都浪費掉,真正想要買一個更有價值的物品時卻買不起,因此也可以透過儲蓄來達成目標。
例如,對於大人而言,平時可以撥出一些錢當作旅遊基金,定期帶全家人出國旅遊。對孩子來說, 多半也有很想要、卻買不起的物品,此時就可以引導他們,定期把一部分的錢存下來。朝著目標確切執行,終究能存到足夠的金錢,把想要的物品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