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7%的國家,稱為高齡化社會,達14%稱為高齡社會。台灣早在1993年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齡化社會,資策會(資訊工業策進會)預估2017年將有超過16%的高齡人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在高齡化社會,能工作繳保費的人口變少, 沒有工作能力、領退休金的人口愈來愈多。根據勞保局在2016年初公布的精算報告,勞工保險基金及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恐怕將分別在2027年、2030年破產。最直接的解決之道是延後退休,或政府減少對人民的老年年金給付。
從錯誤中修正方式
累積經驗以獲得好成果
不管政府怎麼修改政策,我們都應該自己規畫退休金。花旗銀行曾在2015年公布一項調查, 超過半數民眾認為,1,000萬元以上存款才能有舒適的退休生活。但隨著醫療進步,餘命增加,加上通貨膨脹,退休金目標金額應會愈來愈高。
薪資扣除生活開銷後,常常就沒有多餘資金了,存千萬元談何容易?筆者一向鼓勵年輕朋友們,有多少錢存多少錢。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2004年的賣座電影《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男主角發現自己有回到過去的能力,為了扭轉親友的命運,他多次回到過去,企圖改變現狀。每次小小的改變,的確造成未來巨大的變化, 但不見得都是完美的,甚至造成很多痛苦,不過男主角不放棄,終究迎來美好的結局。
「蝴蝶效應」最早由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Edward Lorenz)在1963年提出,意思是在氣象學中,極微小的變化也可能為整個系統帶來巨大的連鎖反應;當南美洲一隻蝴蝶振動翅膀,也許兩週後會引發美國德州一場龍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