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時節是各家研究機構、法人最忙碌的時候:前者忙著提出2017年的景氣預測、重要議題、看好的產業與公司等;後者則是行程滿檔,天天趕場聽取各家辦的論壇,作為新年度的投資依據。而筆者將在本期專欄中與各位讀者分享這段期間所蒐集到的資料,以及經過分析歸納後的心得。說到2017年的投資展望,就要用「top down」(由上而下)的方式,一層一層往下研究分析,至於這個研究層次,共區分為7個層次:
首先,定義這次行情的特質是金融海嘯後的第2個存貨循環,這個循環最大特色是資本支出的擴大。換言之,推動景氣的力量多了企業大規模擴增產能的刺激。至於金融海嘯後第1個存貨循環是從2012年6月開始,歷經43個月的時間。
台灣GDP上修至1.75%
屬成長動能轉強區域
其次,這次景氣循環的起始判斷,我們從國發會的資料研判,應該可以確認從2016年1月為第15次景氣循環擴張期的開始,預期這次擴張期至少延續30個月以上(詳細研判的分析請參考上一期專欄),因此對應到台股加權指數的起漲點,應該採用2016年1月的最低點7,627點。
接著,考量2017年全球與國內GDP、企業盈餘成長的狀況。新興市場的GDP(5.6%)優於全球(3.2%)與已開發國家(1.9%),但是,從成長動能分析,2016年、2017年的比較下,美國將從1.5%上修到2.2%、台灣也將從1.18%上修到1.75%,屬於成長動能轉強的區域;雖然中國的絕對成長率高達6.5%,但是卻是由6.7%走緩下來;歐元區、日本也是稍有走緩,不過如果是擴大成全球的成長動能,則是由2.5%提高到3.2%。這隱含著全球景氣復甦力道在增強,而且美、台兩地的好轉動能優於中、日、歐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