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千變萬化,但是也有不斷重複發生的事件,例如,每一季公布的財報(簡稱季報)、每個月公布的營收,用功的投資人可以由這些重複發生的事件中,抓到股價的節奏。最簡單的就是抓到財報或營收激烈變化的個股,股價常會因此大漲、或大跌,就是投資人從中獲利的機會。
會造成股價劇烈波動的財報發布,就是小梁列入「重大事件操作」的首要目標,小梁說,因為事件的可預測性高,又有固定發生的日期,操作勝率高,讓他放心加大投資金額,所以,雖然這個方法的出手次數遠比當沖(詳見〈短線當沖〉篇)少,但貢獻其獲利卻已經逾半。
台灣證交所規定上市櫃公司財報申報的時間是:每月10日之前要申報合併營收,第1季季報的申報期限是5月15日之前,第2季季報的申報期間則是8月14日之前,第3季季報的申報期間為11月14日之前,第4季與年報則是在隔年的3月31日之前。在上述這些財報公布的期間,高達1,600多家的上市櫃公司,都會密集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營收與財報數據,如果出現大家預期不到的獲利,股價就會大漲;反之,獲利超乎預期衰退,股價則會大跌。
以下是小梁針對這種財報數據公告的2種操作方法:
方法1》遇5類事件提前布局,財報公布日獲利出場
有些公司在營收或季報公布之前,就可以從新聞中觀察出營收可能大增,或是獲利數據成長幅度會很高,就可以在營收或是季報最後公布的期限日,往前推算3∼7天開始分批買進,等到數據公布日,逢高獲利出場。
步驟1》選股
追蹤新聞,推估營收變化
怎麼判斷營收或季報數據會成長?許多公司的季報或營收是否成長,其實透過平日新聞追蹤,都有脈絡可循,以下分營收與季報分別舉例:
營收暴增的原因有2大類:1.公司突然接到新的訂單,將逐月認列;2.甲公司購併乙公司,合併基準日後,營收將會併入認列等等。季報表現超乎預期的原因有3大類:
1.處分資產,如賣土地、房產;2.連3月營收大幅成長;3.匯兌收益(根據市場實務狀況,匯益時由於屬於業外收益,利多力道較弱;但若是匯損,對做空卻往往很有利潤)。
季報其實也很好估算,由於公布時間較晚,與營收公告時間有落差,舉例來說,1月、2月、3月營收,最慢在3月10日就可以知道3月營收,但第1季季報最後公布日期在5月15日,若某公司1∼3月營收年成長率非常大,甚至是由負轉正,那麼季報應該會有很亮眼的表現,就可以提前布局。
營收成長的幅度當然不等於獲利成長的幅度,但這種布局方式,主要是要挑出有爆炸性成長、投資人看了會「興奮」的數字,是否能估出絕對準確的數字反倒是次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