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開始,有多家上市櫃公司陸續宣布擬進行現金減資(詳見名詞解釋)。究竟現金減資是利多還是利空,許多股民都搞不清楚,而股價反應也不一致,有的大漲、有的大跌。
名詞解釋_現金減資
減資就是減少股本,一般常見有兩種情況:一是現金減資,就是公司現金多,短期內沒有新的擴張計畫或投資標的,因此把現金退還給股東,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晶華(2707)在現金減資後一躍成為傳產股王;二是減資彌補過去的虧損,就是公司出現虧損、讓原有的股東先認賠損失,有利後續再辦理現金增資或購併、讓新的股東願意進場,像是近期的陽明(2609)減資彌補160億元的虧損。
不過,包括平民股神蘇松泙在內的不少股市贏家都認為,減資所退還的現金(股款)要繳的稅,遠低於現金股利,而且與現金股利加起來,將拉高當年度的殖利率,因此除權息旺季時,投資人可以密切追蹤現金減資股的波動,短線操作應該能賺取價差。
統計今年至4月中旬,已經有30家上市櫃公司宣布要辦理現金減資,超過2016年的28家,改寫歷年新高紀錄(詳見圖1)。從產業分布來看,有19家來自電子業,以被動元件在內的電子零組件類股最多。另外,以傳產類股4家(營建業)、紡織類股3家比較具族群性。而公司為什麼要辦理現金減資?主要理由有2:
理由1》優化公司財務結構、提升評價
公司把用不到的錢還給股東, 股東權益和股本都會變少,如果公司營運績效維持不變、也就是獲利相同,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與資產報酬率(ROA)都可以提升,等於是優化了財務結構,公司股票的市場評價可望提升,股價有機會上漲。
理由2》大股東可以享有節稅的效果
如果這些減資所退還的錢是以現金股利的方式發放,以現有的股利所得必須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課徵,同時還要額外繳付二代健保補充費等,而大股東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級距可能是45%,需要付出不少稅金,但是,如果以減資的方式退還股東現金,則這些金額只有很少一部分需要被課稅。
現金減資是利多題材
代表公司對未來有規畫
為什麼今年上市櫃公司辦理現金減資的動作特別大?長期關注股市的財報狗認為,股利所得課稅新制即將上路是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