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一直以來把寫給股東的信當作是一種「教育工具」,他會在信裡闡述自己的投資原則、對未來績效的預期,並評論投資市場的環境,也因此,許多投資人每年都引頸期盼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也有許多人因此從中獲得啟發,並成功改善自己的投資方法。
此書收錄了1956年∼1969年巴菲特寫給合夥人的33封信,也就是他在投入經營波克夏公司之前,寫給當時「巴菲特合夥事業」投資人的信,這些信件記錄巴菲特早年的投資方法與省思。為什麼過了超過半個世紀,投資人還要回過頭來看巴菲特早年寫的信呢?
其一,市面上很少介紹巴菲特早期投資方法的書,由於他當時掌管的資金很少,因此採用了不同於後期的做法,但也同樣適用於資金較少的投資人。其二,此書不單只是摘錄信件內容,作者米勒極有系統地整理出信中的投資原則與策略,並配合背景故事與延伸思考,讓讀者能輕鬆理解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最後,巴菲特本人在2015年的年度股東信也推薦這本書給投資人閱讀。不管是一直以來追隨巴菲特的投資信徒,或是想效法巴菲特的投資新手,都可以跟著此書學到股神的投資精髓。
不再被拖垮!兼顧工作與照護的祕訣
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後,「長期照護」已成為許多人關心的議題,龐大的照護費用以及照護人力短缺都是逐漸面臨的問題。許多人往往會在家人病倒之後,選擇辭職專心照顧家人,即便飽受經濟、情緒各方面的壓力,也不知道如何求援;家人逝世之後,還得面對身體健康惡化、毫無積蓄,又無法重返職場的困境。
作者和氣美枝也是其中的過來人,在此書中,她整理了14年來的照護經驗,並解釋為什麼「不離職照護」才是更好的選擇。透過分享各種照護者的故事,作者傳授兼顧工作和長期照護的技巧,例如結合政府資源、鄰里人脈來減輕負擔,或是將耗費體力的照護工作外包等等。此外,她也公開每週的照護計畫供讀者參考。書末也收錄台灣版的長照資源整理,舉凡長照保險比較、長照2.0提供的服務等都有詳盡的說明。
人口老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任何人都可能會面臨「長期照護」的問題,若能學會善用既有資源、分擔照護壓力、兼顧工作並適時喘息,才不會讓自我被「家庭照顧者」的角色所吞噬。把自身放在第一順位不需有罪惡感,畢竟唯有讓自己過得幸福,病人也才能心安理得接受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