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公司的經營績效時,許多人會直接看獲利數字,數字愈高愈好,那麼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怎麼做的呢?他常用「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來判斷一家公司的經營績效,而不是用「每股盈餘(EPS)」。
「股東權益」指的是不含負債,股東所擁有公司的總資產金額,包含股本、資本公積、未分配盈餘;「股東權益報酬率」指的就是當期稅後淨利占股東權益的比率,比率愈高,代表公司的經營績效愈好。
一般來講,如果1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超過15%,就代表公司有相當不錯的經營績效;投資ROE高的公司,預期將來會有較佳的投資報酬率。巴菲特常以ROE作為選股標準,通常用ROE大於15%作為門檻,當然數值愈高愈好。
「每股盈餘」代表的是公司稅後淨利與普通股股數的比值,EPS高者代表的是公司稅後淨利(分子)高,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公司的股本(分母)很小;EPS可以代入本益比公式(=股價/EPS),用來衡量股價的高低,但只看EPS無法評斷
公司的經營績效。
配股後EPS將縮減
留意股價是否被高估
每年台股到了年中,都會上演除權息大秀;配息是將公司的盈餘分派給股東,公司的現金減少,資產淨值也減少,因此在除息當天,開盤時的參考股價會扣掉息值。
配股就不同了,在美國這叫做「股票分割」,筆者在2016年8月號的專欄有說過,配股並不影響公司的資產淨值,只是將股票切割得更小;雖然股數變多,但其實每單位價值是變小的,公司沒有任何現金或其他資產減少。因此配股前後,股東所擁有公司的「淨值」(即股東權益)是相同的。
由於所有股東所擁有的淨值增加比率是一樣的,雖然看起來每個人擁有的股數變多,但因為整體的股本膨脹、分母變大,所以EPS會減少;如果市場持續給予這檔股票相同的本益比,股價自然也會等比率減少。除非公司獲利成長的幅度大於股本膨脹的速度,讓股價填權(漲回除權前的股價),這樣的投資才會更有價值。這也是巴菲特為什麼說:「如果有人真的認為配股(股票分割)比較有價值,那可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