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認知中,近年由於網購興起,百貨公司的業績勢必受影響,且陸續有百貨公司倒閉的新聞出現。真的有如此不堪嗎?我們挑了2家百貨業者來進行分析,分別是以經營台灣百貨市場為主的遠百(2903),與經營中國百貨市場的大洋-KY(5907)。
遠百:成立於1967年,主要有3大品牌:遠百、太平洋SOGO、愛買,其中遠百與太平洋SOGO已進軍中國。台灣遠百有10家店,占營收約35%;台灣太平洋SOGO有8家店,也占營收約35%;截至2016年底,中國遠百4家店,占營收約5%;中國太平洋SOGO有9家店,占營收約10%。以台灣區來看,遠百(含太平洋SOGO)與新光三越為台灣百貨前2大業者,規模在伯仲間,各瓜分台灣近30%的市場。
大洋-KY:第1家大洋百貨成立於2002年,位於遼寧省大連市,爾後於中國各省陸續開業,目前在中國連鎖百貨規模排名約為30∼40名間。大洋百貨集中開業在3大地區,分別是華中地區有4家店、華南地區有4家店、華東附近有5家店,在重慶和衡陽各有1家店,共15家百貨公司。以型態來分,主打國際精品為主的高端店「大洋晶典」有1家,主打中高消費的「大洋百貨」有13家,中低端的社區百貨「大洋天地」有1家。
獲利面》因中國區大虧
拖累大洋-KY、遠百EPS
一般我們分析公司獲利都從營收切入,但百貨業的營收認列方式迥異、且時常更換,因此直接以本業獲利的「營業利益」來分析較適當。
遠百的營業利益看似穩定,2012∼2016年維持在新台幣30億元上下(詳見圖1),其實結構有很大的改變。台灣區2012年營業利益約31億2,000萬元,2013年時小幅上升至33億8,000萬元,2014年一口氣躍升至41億9,000萬元,主因2011年底時一口氣開出的3家百貨(板橋大遠百、台中大遠百、新竹巨城購物中心)營運上軌道營收快速成長,順利越過損益兩平點,2016年這3大店仍維持5%∼10%的高成長率。反觀遠百的量販店品牌愛買,受到大型量販店(例如Costco)與超市業者(例如全聯)夾殺,虧損持續擴大,因此整體台灣區營業利益近2年仍維持在40億∼42億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