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經濟成長快速,現已成為全球第7 大的經濟體。該國經濟在政府與央行的帶領下,不僅表現良好,各項改革也在加快腳步,所以今天的印度,不管是在基礎建設或企業營運環境上,都快速改善中。但在我們眼中,印度的未來會比現在更讓人驚豔。
近幾年來,印度在國際收支帳的表現上,已有大幅的改善。過去3年間,印度經常帳赤字占印度GDP的比重,已從2014年的1.3%, 降到2016年的0.7%。而印度政府為使經濟更趨開放,所推出的各項政策,不僅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同時也讓印度外匯存底快速增加,屢創新高。
連串政策發揮效用
大幅提高政府、企業效率
印度財政狀況的改善,也反映在國家信評的改善上,這對全球的債券投資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項指標。
但讓人遺憾的是,這些信評機構對印度的看法,與現實面相比,依然還是遠遠落後。他們對印度的債務水準語帶批評,但印度負債占GDP的比重僅66%,並沒有特別高。而且印度的外債規模約當是10個月的國家進口金額,算是相當低的,倘若我們將這數字與其他新興國家,或是外匯存底相比,表現就又更是突出。
但在另一方面,印度的前景不僅出現改善,經濟持續改革的基礎更是已經成形。除了莫迪(Narendra Modi)所領導的政府表現令人驚豔之外,印度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主動出擊,也是讓人印象深刻。任命帕特爾(Urjit Patel)為印度央行總裁繼任人選、設立貨幣政策委員會、堅持通膨目標,與強調貨幣政策紀律等,都是印度前任央行總裁拉詹(Raghuram Rajan)任內建立的重大標竿。
這些政策看來都相當有效。印度雖然連續2 年出現乾旱,造成食品價格波動,但通膨仍在目標區間2%∼4%,為印度央行帶來在2016 年2度降息的空間,將附買回利率降至6.25% 的水準,使銀行放款利率也跟著下滑。
莫迪在2014年5月成為印度總理後,開始積極推動各項改革,截至目前為止,其領導的政府已通過了超過50件法案。
其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是2016年5月時印度通過破產法,將宣告破產清算的時間,由原來的超過4年,大幅縮短到約180天。另一個重要的發展為商品服務稅(GST)的通過,這除了可以堵絕逃漏稅,提高政府稅收之外,還可以讓商品與服務在不同地區間的銷售,變得更加順暢,大幅提高企業的效率與競爭力。
印度正在進行當中的各項改革,不論是對已經在印度,或是即將要前往印度的投資人來說,都是其所樂見的。一路走來,印度債市的發展已逐漸的成熟,然而,印度債市未來的發展,還會比過去更加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