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台灣遭逢雙颱接續侵襲,南部豪雨不斷,依據中央氣象局枋寮氣象觀測站資訊,48小時累積降雨量超過623mm(毫米),讓保險公司以超快速度賠付1,990萬餘元,給投保「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的屏東養殖漁民。
什麼是「參數型保險」(編按:或稱為指數型保險)?這種保險是以氣候狀況數值如氣溫、降水、風速等作為保險給付條件,與傳統保險以保戶實際損失金額作為理賠基礎不同。保險公司依據雨量指數所對應的農作物損害進行理賠,不需要逐戶勘查實際損失。今年3月底金管會核准第一張「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保單,承保屏東縣的養殖水產戶,沒想到幾個月後就遇上雙颱襲擊南台灣,達到100%理賠的啟動點。
參數型保險推出前並不順利,因為其核心設計跟保險的損害填補原則(編按:最高保險理賠金額不可以超過實際損失)有衝突,在損害填補原則基礎下,一旦理賠金額跟實際損失脫鉤,可能引發賭博或故意詐領保險金的問題。
有人就提出質疑,參數型保險不用提實際損失證明,只要雨量達標就可以理賠,認為這是一種由天氣衍生出來的衍生性商品,並不是真正的保險,若沒有好好規範,可能成為賭博投機的工具。但也有人認為,損害填補原則,有2種方式認定損失,除了看直接損失外,另一種則是間接損失。例如在淹水地區,一樓的住戶因淹水明顯受到直接損失,高樓層住戶雖然未淹水,但整片區域都淹水,周遭生活機能被破壞,也會有間接損失,因此「不淹水就沒損失」的說法並不正確。在把直接或間接損失都視為損失後,參數型保險就此上路。
對保險公司來說,參數型保險可大量節省勘估成本,並提高理賠速度,也可運用到其他險種,例如國外有些健康險,當承保地區某些指數(例如病媒蚊單位數量、平均流感人數等)達到危險值,就啟動某些特定給付理賠,以提供保戶治療或預防之需。相關應用未來將不限於產險,亦可應用在人身保險上,對消費者來說,將是另一種全新的選擇。
小檔案_彭金隆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經歷: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副祕書長、金管會人身保險保單審查委員
現職: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暨副教授、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