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印度,情況並非如此。在過去幾個月間,或許我們會認為外資的投資金額相當高,但真實的狀況卻是整體印度債市的規模高達1兆美元(其中6,500億美元為政府公債,3,500億美元為公司債),日交易量約為50億至60億美元,而外資的投資規模只占了整體市場的7%左右。這個數字,不論是與印尼,或是其他的新興市場國家相比,水準都相當低。
除此之外,人們在投資印度前,還必須經過申請、取得執照,才能開始在印度債市進行投資,而且該市場中的投資者也往往會進行較長期的投資。在安本投資印度債市的10年當中,許多我們所熟知的投資人,都持續在該市場中不斷建立更多的部位。
印度政府介入金融市場
反而有益資金穩定
我們不會因為美國非農業就業人數疲弱,或美國經濟數據不如預期而賣出印債,因為我們曾經歷過印度被列為「脆弱五國」,國內通膨、財政赤字和政府腐敗都極艱困的時期。那時投資印度債市的部位,今日看來都是極為珍貴的資產。
而造成印度債市低波動的另一個原因,是在這些流入的外資中,來自各國中央銀行和主權財富基金的比例相當高,而這些都是極為穩定的資金。我們支持資本市場開放,但印度債市的例子,證明當地政府的控制措施,反而將短期資金或被動型投資人成功阻擋在市場之外。因為這些類型的投資人,就是會在事情發展不順時,立即賣出投資部位的投資人。
印度改革的實力、基本面持續改善,和市場特性極具吸引力(流動性高、交易成本低、流動性與品質俱佳的當地貨幣公司債市、低波動性和低相關性),所以如果印度債市成為一個極度開放的市場,其將成為眾人皆想投資,且極度擁擠的市場,那麼今日我們喜愛印度債市的原因,都將消失無蹤。
目前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投資印度債市的比重仍極低,全球的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基金當中,在印度債市的投資比重平均仍然不及1%,因此我們認為印度仍充滿投資機會。
小檔案_安斯岱(Donald Amst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