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簡稱5G)將在2019年下半年,陸續制定重要的通訊協定,雖然相關的新應用都還在未知之數,但是衛星通訊計畫已經事先展開布建,瀚亞電網通暨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高豪志認為,這是為了讓高速低延遲的訊號可以覆蓋各種困難的地形,實現「物聯網的最後一哩路」。
為了爭食5G的大餅,大廠競相推出相關的通信技術標準。去年11月,華為主推的「極化碼」(Polar Code)技術,搶先成為5G的通信標準技術之一,估計至2019年,5G將開台且商業化模式會逐漸成形。
手機滲透率密集
為衛星通訊打下好基礎
高豪志認為,過去2G到4G做的都是「人與人的聯繫」,但是,5G是體現「機器與機器的聯繫」,因此,將有3個主軸:首先是超大頻寬,速度將是4G的10倍;接著是超低的訊號延遲,從幾秒的延遲降低到只有0.01秒,通訊才能無縫隙連接;最後是大規模互聯,擴展至工業、交通、醫療等領域,並且產生新的應用。
不過,5G訊號是高頻段,波長愈短,有效覆蓋的範圍就會愈小,要達到原本4G都可以覆蓋的範圍,就必須增加新的基地台,例如小型基地台(small cell),但是,如果要再補足目前網路無法涵蓋之處,衛星通訊就成為另一個解決方案。
1990年也曾經有銥星衛星移動通訊計畫。不過,這個計畫已經隨著銥星公司在2000年破產而壽終正寢,那麼衛星通訊接下來還有什麼成功條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