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投資人不愛台灣,反而愛中國,這是全市場的投資人用錢表決出來的結果。雖然國內歷史最久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元大台灣50(0050)的基金規模達465億元,而且股價最近常創新高,但是,期待台股下跌來獲利的反向型ETF—元大台灣50反1(00632R),成立才3年,基金規模卻高達688億元,是台灣規模最大的ETF,也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反向ETF!可是,以中國A股為標的的ETF就不是這樣了。同樣由元大投信發行、管理的元大寶滬深(0061),規模達107億元,反向型的元大滬深300反1(00638R)規模卻只有1億元!
而槓桿型也就是用指數期貨來放大操作槓桿的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規模更達到275億元。規模最大的A股ETF是富邦上証正2(00633L),規模達29 4億元。2倍槓桿型的A股ETF還有國泰中國A50正2(00655L),規模達56億元。加總上述3檔槓桿型A股ETF,規模高達625億元,比起台股6檔原生型ETF,加上4檔槓桿型ETF,共10檔標的指數為台股的ETF規模還大。A股ETF儼然成為台灣ETF的主流。
可悲的是,證券市場往往是人愈多的地方愈賺不到錢。以A股ETF歷史最久的元大寶滬深為例,10月13日收盤價是18.75元,而2009年8月成立時的開盤價是19.73元,持有8年的報酬率竟然是負的!而且,跟台股不同的是,中國A股配息率低,A股ETF都不配息,因此,許多操作ETF的方法與優點,都不適用在A股ETF,至少存股領息、長期投資這些常見的基金操作法,就跟A股ETF無緣。
配息差但流動性好
A股ETF只適合波段操作
A股吸引投資人的關鍵之一是:不漲則已,漲的話一定是狂漲,股市表現搶眼到成為國際新聞的頭條。最近一次是2014年到2015年的行情,元大寶滬深從2014年6月的11.51元起漲,至2015年6月最高漲到24.9元,一年的漲幅高達116.33%。再上一次是北京奧運前的多頭行情,因為當時還沒有元大寶滬深,所以我們直接看滬深300指數的表現。從2006年3月的999點起漲,至2007年10月最高點為5,891點,20個月的時間,漲了4.9倍(詳見圖1)。這種高度波動的特性,讓投資人以為陸股很會漲,卻忘了它長期表現不佳的事實,因此在多頭市場,很容易吸引資金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