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我是個26歲的上班族,目前薪水約3萬2,000元,由於過去完全沒有投資的經驗,不知該如何分配和操作有限的資金,只好先強迫自己存錢,其中有13萬元放在儲蓄險,手邊存款則有11萬元。但我對未來有些想法,像是在70歲退休後,每個月至少可以有5萬元的被動收入去進修跟旅遊;40歲時能買個1,000萬元的房子,也想要有一筆創業基金約300萬元,我應該怎麼開始規畫呢?哪些工具能更有效率的達成這些理財目標?又有哪些風險是我必須考量的呢? (讀者 Peter)
由1111人力銀行,在2017年10月30日發布的「跨世代壓力調查」顯示,「薪水太低」、「存不到錢」是受訪的6到8年級上班族的前2大壓力來源;其中,有近4成的人每月擠不出錢儲蓄,而有餘錢儲蓄的6成上班族,平均每個月也只能存下6,345元。
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王麗文表示,很多年輕上班族和Peter一樣,雖對未來有夢想,但因經濟能力有限,普遍都無心或不敢貿然投資。可是,如果能學著把夢想具體化、認識並挑選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就有機會圓夢。但要如何進行?王麗文有以下建議:
透過量化、排序、調整
將夢想具體化
若要有效率的達成人生目標,就用以下3原則先將夢想具體化:
1.量化:估算達成各個夢想所需金額,估算時最好加計通膨率,會較貼近實際狀況。
2.排序:依目標達成時間,由近而遠做排序。
3.調整:若估算出的目標金額,遠超過自己的工作與投資收入能力,就進行調整,例如調整對目標金額的期待、預定達成的時間,有時甚至要刪減部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