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中國19大(中國共產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中,習近平未於言詞間明確提及未來幾年經濟成長目標,惟多次重申,2020年要全面達成小康社會。此目標普遍被解讀為官方會將發展重心放在促進經濟長期穩定上,相關官員則指稱,這並非代表官方不再強調具體的數字目標,而是中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不再是高速增長階段。
高科技產品出口主力仍為代工組裝
增加產業轉型困難度
中國過去的經濟成長,已讓國家及人民快速累積可觀的財富。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2011年7月正式將中國上調為高中等所得國家,然而要進一步向高國民所得國家邁進並非易事。資料顯示,自1960年代以來,僅有12個非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得以順利步入高所得國家之列;1990年代後,則只有台灣、愛爾蘭、西班牙、南韓。據世界銀行的計算,中國2016年的人均國民所得為8,260美元,若欲進入高所得國家之列,其人均所得水平必須出現近雙倍成長。
為探討中國能否晉升至高所得國家,甚至成為已開發國家,晨星股票研究團隊參考美國經濟學家艾葛林(Barry Eichengreen)與同僚列出多個阻礙中等所得國家晉升為高所得國家之因素,當中不乏經濟成長速度過快、人口結構漸趨老年化、高投資比重(高槓桿)等。此外,人民幣價值水平、高科技產品出口占整體製造業出口比重高低、教育水平的落差等,也被視為可能影響中國經濟升級的原因。
原因1》人民幣價值水平:若參考單一國家的實質有效匯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Rate,REER),相較於2010年,人民幣現在可能已被高估達20%。換言之,我們不認為中國有貨幣價值被低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