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全球股、債市場經歷了一波大震盪,不論美股、歐股或亞股,單月指數下跌了4%~7%不等,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最高則攀升至2.9%以上。市場波動加大,主因是美國聯準會(Fed)主席在2月換人,前任主席葉倫(Janet Yellen)下台,新任主席由鮑爾(Jerome Powell)接任。市場解讀鮑爾的貨幣政策比較偏向鷹派(與葉倫相較),意即聯準會升息的速度可能加快,公債價格因此下跌、導致殖利率攀高。此外,全球主要股市,特別是美股,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連漲多年,現在都處於相對高點,漲多容易拉回,股市自然容易向下修正。
全球股、債市場大震盪、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高,淡江大學統計學系助理教授邱志昌曾經提出統計研究,當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到3.4%時,代表股市多頭結束。因為當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至3.4%時,代表公債價格已經夠低,買點浮現,市場資金將會從股市轉進債市。
然而,過去美國升息速度和幅度從未如此緩慢,因此我認為,這次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可能到不了3.4%。當公債殖利率升到3%時,就可能觸發市場股債資金挪移,由此可見,3%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因為現在市場的利率環境不比以前:金融海嘯前、2007年時,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曾經高達5.25%,現在聯邦基金利率只在1.25%~1.5%之間;再者,金融海嘯後,市場常常呈現「股債雙漲」,不像過往股、債是呈現輪動的走勢,這樣的結果造成公債殖利率長期處於低檔,所以,我個人認為,市場對公債殖利率的認知應該要有所調整,不能再完全套用過去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