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並不是報酬率愈高愈好,而是在風險與報酬中取得平衡。投資報酬率實務上每年都會不一樣,所以報酬率只能用平均值表達,而偏離平均值的程度就稱為波動風險,唯有將偏離程度也列入考量,平均報酬率才具有意義!
投資不能只看報酬率
當心波動產生巨幅虧損
例如每年投入10萬元於報酬率15%的股票或基金,以複利方式計算40年後的資產可達到1億7,791萬元;若報酬率為6%時,同樣年數就只有1,548萬元。讀者會選哪一個呢?相信不管是誰都會挑15%,甚至期待最好有20%或者更高的報酬率。然而,上述計算是假設每年都一樣是15%或6%,而實際投資時卻是每年都不一樣,有時較高有時較低,甚至有時是虧損。所以報酬率偏離平均值上下波動的幅度愈大,獲利或虧損的金額就愈大,專業術語就是波動風險愈高。
對於不確定的變數,統計學上習慣用平均值與標準差描述,平均報酬率也是出現次數最多的報酬率;標準差則衡量偏離平均值的程度,愈大代表偏離程度愈大,亦即波動愈大或說風險愈高。當報酬率的分布是常態分配時,只要知道平均報酬率及標準差,就可精確預估未來報酬率可能的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