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4》資金由債轉股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的統計數據中,2008年~2017年底股票型基金的規模並未成長,但這10年來香港整體基金銷售總金額卻成長了6,000億美元,就是因為金融海嘯後與負利率時代,讓債券價格上升,這6,000多億美元多半流到債券型基金與平衡型基金。
但近兩年企業獲利成長性佳,很多股票都under value(被低估),這些買債券的錢,只要有一部分回頭買股票就不得了。
分析5》港交所批准「同股不同權」(詳見名詞解釋)
中國有超過50家「獨角獸公司」(指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超過1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95億元)的科技公司),估計市值超過11億美元都還未上市,包括小米、騰訊旗下子公司與平安保險旗下4間子公司(陸金所、平安好醫生、金融壹賬通與平安醫療健康管理),而且這些都是賺錢的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政策會更吸引這類公司到香港掛牌。這些公司獲利還在快速成長,上市後市值也會隨之上漲。
名詞解釋_同股不同權
指持有同股數,但投票權與話語權不同,多半是創辦人與主要行政人員因過往對公司發展的貢獻,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重要性較高,得以享有較多投票權。港交所通過此政策,藉以吸引生物科技類初創公司與阿里巴巴、小米這類創新型企業到香港掛牌。
中企陸續至港掛牌
有助吸引中外資金流入
由於香港與中國經濟相依,許多中國企業也到香港掛牌,而港股在2007年時是3萬1,900點~3萬2,000點,以中國GDP每年成長有6%以上水準來推估,企業獲利至少也有6%的平均成長率,但是卻走了約8年熊市。
龐寶林以這些年的成長率推算,港股應該達4萬3,400點的水平,所以他認為「即使港股漲到4萬點也不貴」。
對於還沒進場的投資人,龐寶林認為,現在仍是進場的時候,因為「大時代」才剛開始,可能會像2007年初的港股一樣,上漲速度快,但波動度也加大。他預期受到第1季整體企業業績成長公布影響,會再推高港股,年中可能就能見到3萬6,000點。
隨著愈來愈多中國新創科技公司到香港掛牌,以及MSCI納入A股效益,下半年將有更多「北水」到香港投資,屆時港股日成交量將一舉突破2007年歷史高點時所創下的港幣3,000億元。
一旦企業同時被中國資金與外資看好,股價就會不停走升,以騰訊(700.HK)為例,自2016年被中外資同時看上以來,股價就上漲了近2倍。
全球整體經濟轉佳
港交所可望大幅受惠
而適合台灣投資人投資的標的,有藍籌股與富時中國A50指數相關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如盈富基金(2800.HK)、恆生H股指數ETF(2828.HK)與華夏滬深300指數ETF(3188.HK)等。
但因為全球股市與港股波動加大,現在配置上可加入反向ETF或VIXETF(恐慌指數ETF),作為避險用。之後若再度重返每天上漲的牛市,屆時可轉進2倍槓桿型ETF,獲利效果更佳。
至於產業方面,龐寶林看好金融以及生物科技。金融業受惠於全球整體經濟成長與股市成交量擴大,除了銀行、證券公司之外,港交所將是最大受惠者。
在生物科技中,以金斯瑞(1548.HK)與2018年1月掛牌的希瑪眼科(3309.HK)為例,都有數倍的漲幅。前者因為免疫療法的生物製劑在駱駝實驗中得到成功,從2017年12月到2018年1月的短短2個月之間,就從港幣9.45元一度漲逾港幣30元;後者因有騰訊創辦人馬化騰持股的加持,從承銷價港幣2.9元掛牌後,至2018年5月17日仍維持在港幣8.8元,可看出生物科技將是投資回報相當高的產業。
至於今年的投資風險,首先來自美國,尤其是當10年期公債殖利率漲逾3%,讓市場陷入一片恐慌時,才須多加小心。
但就美國經濟和企業獲利等基本面來看均表現良好,股市投資人對美國聯準會(Fed)今年加息預期,也已提高到3~4次,在美股後續的技術性調整中,一次回吐10%~20%的漲幅,仍可視為是健康的。
小檔案_龐寶林
出生:1957年
學歷:香港中文大學化學學士、工商管理碩士
經歷:英國吉懋投資管理(遠東)董事
現職:東驥基金管理公司創辦人暨董事總經理、香港財務策畫師學會現任主席
獲獎紀錄:2007年中國《基金觀察》雜誌選為基金10大風雲人物
延伸閱讀
▶布局「港三金」賺長線獲利
▶台股可望攻歷史高點 趁低基期布局金融股
延伸學習
▶港股ETF市場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