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起,有234檔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A股入摩」正式生效。但是,6月之前這個「大利多」已經被投資機構炒翻天,6月以來卻無法帶動陸股彈升,上證與深證指數紛紛下挫,難道「A股入摩」只是空包彈?如果投資人這麼認為,顯然就是看錯指數了。
大中華相關基金向來是國內投資人偏愛的熱門標的,但是,以筆者多年授課與演講的經驗來看,多數的投資人都沒有搞清楚中國基金的投資內容與相關指數的連結度,以致買錯標的、看錯指標。
大中華相關基金
不以上證、深證為指標
各大財經新聞每天所報導的中國股市,都是鎖定上證與深證指數,可是投資人主要購買的大中華相關主動式基金,與這兩個指數根本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以MSCI中國指數、MSCI中華指數與MSCI金龍指數為參考指標。如果投資人細看這3大指數的組成(詳見表1)就可以理解,市場上的大中華相關基金,不只投資中國股市裡的企業,還投資在香港掛牌的騰訊(0700.HK)等H股、在美國掛牌的百度(BIDU.US)、阿里巴巴(BABA.US)等200多家的中資企業,而且比重還不算低。
由於中國境內的指數(上證指數、深證指數)與MSCI中國、中華與金龍等3大境外指數的成分股不同,因此報酬率的表現就不同。例如:去年上證指數上漲了6.56%、深證指數上漲了8.58%,可是大中華相關基金的績效高達30%~40%,就是因為有股價大漲超過1倍的騰訊、阿里巴巴等海外中資企業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