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美國ISM(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5月的52.1降至51.7,優於市場預期,雖然數值持續下降,主要是受到新訂單、存貨等指數下降所拖累,但仍連續34個月處於榮枯值50之上;6月ISM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亦由5月56.9降至55.1,不如預期,且新訂單指數下滑,暗示短期景氣仍可能下行。
中國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與5月持平、為49.4,創下歷年同期最低水位。生產指數放緩,代表需求的新訂單維持疲弱,新出口訂單指數及進口指數則持續受全球經濟放緩與中美貿易戰影響而走弱。
台灣6月出口貿易額283億9,000萬美元,為連續7個月衰退後首度轉為正成長。展望未來,受惠中美貿易戰的轉單效應,將挹注台灣出口,但7月份為電子業淡季,加上全球景氣減緩與貿易衝突仍待解決,台灣景氣尚有待觀察。
中美雖重啟談判
後續發展仍充滿變數
就全球局勢來看,早期強國爭奪陸權,用軍事力量取得土地和人民,隨後大航海時代來臨,歐美強權國家到海外建立殖民地,並掠奪當地資源。
第2次世界大戰後,民族主義興起,各殖民地紛紛獨立,所以強權國家在策略上是以軍事和外交為後盾,以經濟實力來控制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