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經濟成長大都來自於工業,像鋼鐵業、石化業、電子業等,或多或少帶來環境汙染。為了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成長,「綠色產業」逐漸受到大家重視,推動綠色產業成為各國重要的方針。
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由將近200國簽署(編按:美國已於2019年11月啟動退出程序),約定減少碳排放以遏止全球暖化,希望在2100年之前,致力維持全球平均氣溫不超過1750年工業革命前的攝氏2度以內。
另外,中國的「十三五計畫」(編按:中國第13個5年規畫綱要,即2016年~2020年)與2016年於杭州舉辦的G20峰會(20國集團),都將環保議題納入重要規範事項;聯合國也啟動全球永續發展目標,提出在2030年前,應積極提升全球生產方面的資源使用效率,在避免環境惡化的前提下,促使經濟永續發展。
為了發展綠色產業,近年來「綠色債券」發行量高速擴張,主要應用於發展再生能源、低碳建築、水資源或廢棄物再生等建設或企業轉型。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簡稱CBI)統計,2012年全球的綠色債券規模約30億美元,2018年達1,676億美元,估計2019年將達到2,500億美元。環保產業愈來愈受重視,相關產業發展也值得投資人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