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金管會最新統計資料,2019年度前3季上市公司累計稅前淨利為新台幣約1兆4,400億元,較2018年同期減少19%,創下2012年以來最大的同期衰退幅度,令投資人相當錯愕。
不過,這卻也再次提醒散戶,要多關注四季報公布的時機點,適時調整投資策略並提前布局或退場,才是應對詭譎多變市場的不二法門。
研究四季報既能即時掌握企業營運發展狀況,又可以驗證企業是否如預期獲利發展。讓投資股票更具前瞻性,化被動為主動,察覺尚未發生的投資風險或利多,進而提早退場或進場布局。
而筆者在研讀四季報時,會運用以下3招技巧:
第1招》後知後覺型
依盈餘慣性預測獲利
將牛頓發明的慣性定律套用在企業的盈餘慣性上,亦即於季報公布之後,確認盈餘已延續幾季,在研判獲利會再延續的機率高之下而進場,此招為「後知後覺型」,屬較保守型的投資策略。
股價可能會被提前布局及同時看見利多的買方進場拉高,但買進成本變高也可作為確認盈餘延續性的「保險費」。
就以飼料為主營收之一的大成(1210)為例,2019年終於擺脫原物料波動陰霾,黃豆、小麥、玉米開始回到正常價格,其營收結構與每季季報公布狀況同樣是愈來愈好。
筆者觀察到,這類型原物料農產品相關的股票都有個特性,就是毛利好的時候會持續跟著好,但是毛利差的時候也會差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