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的存股族心情很多樣,在股市高檔有賣出股票者,額手稱慶;沒賣股票的人,則哀怨存了幾年股票,獲利一夕歸零還倒虧。我記得上次發生場景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當時還沒有「存股」這個名詞,但確實已有一小撮人,奉行長抱少賣的策略,在2003年∼2007年的大多頭期間獲利頗豐,不過,若未在2007年出場,到了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同樣是獲利歸零。就以元大台灣50(0050)為例,2003年6月30日收盤價是39.26元,2007年一度來到72元以上,不過到了2008年底,卻見到28.53元的低價。
這就是恐慌,恐慌無法被衡量,如果此刻你要問我,何時才會見到最低價,我必須誠實對你說,我也不知道,因為恐慌價若能被計算,就稱不上是恐慌了。但也因為最近的盤勢,我特別去看了2008年時所做的交易,其中有一檔股票,是知名的消費通路品牌,當時買進價是9.5美元,已經是從高檔下墜的腰斬價了,但隨著恐慌程度升高,竟跌到4.9美元!我當時跟朋友說,如果它倒閉,我就認了,我在9.5美元的買進價,是計算它的總市值之後,我自己估計光是品牌價值,就應已超過當時的總市值。2年後,這檔股票我賣在41美元,又幾年後,它漲到100美元,我的內心還是不夠堅定,抱得不夠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