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擴散至全世界,使得原本預估疫情將由高峰逐漸落幕的股市假設,開始出現變化。這場防疫戰爭至少還要再延宕2個月以上,影響所及讓筆者必須對未來走勢做出新的評估與判斷。
當疫情侷限在中國,或者僅禍及亞洲地區時,主要影響在於「供應鏈」的部分,市場憂心斷鏈而影響出貨,關於這個部分的研判,影響較為有限。因為中國對於復工的規畫與管理,優先於疫情的撲殺。雖然復工有延宕,但是「復工即旺季」,生產端還是跟得上來,傷害有限,而且止血不難。可是,一旦疫情禍延至歐美地區就大大不妙了,關鍵可以從需求面、油價與資金流出新興市場等3個面向討論。
疫情擴散到歐美地區
造成「需求面」亮紅燈
首先,歐美地區對於疫情的控制能力、預期感染人數、死亡人數等狀況,筆者就不贅述了。在歐美缺乏防疫經驗與觀念下,疫情衝擊增加2個月,勢必造成資本市場的恐慌與混亂。疫情在3月急遽升溫,使得期貨與股票市場,甚至是債券市場,竟接連出現多次罕見的「熔斷」,市場的恐慌與混亂可見一斑。
原本資本市場對於疫情的影響,都著眼在供應鏈的部分,但是現在已經禍及到歐美這個「消費」區塊後,便是直接衝擊「需求面」,嚴重性不言而喻,尤其美國占了全世界近4成的需求來源,加上歐洲地區相繼淪陷,各國陸續採行封城、封州、限制開店、休市等圍堵策略,對於消費面的衝擊難以估算(已開發國家的消費往往占GDP的7成到8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