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張財務報表中,無論是新聞媒體、投資機構或散戶,最喜歡討論的就是損益表,例如營收、毛利、淨利、每股稅後盈餘(EPS)等指標(詳見圖1)。但許多投資人常只注意EPS這個最終數字是不是看來不錯、有成長,卻沒與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做對照就直接買進,常因此掉入賠錢的陷阱。
損益表的功能在於,看出公司在過去1年的賺錢、成本控管與獲利能力,亦即經營績效,並藉由其提供的盈餘數字,推估其未來的盈餘與現金流量。
檢視要點》營業利益增加,顯示管理能力強
損益表的科目多,但主要分為兩大類,亦即營收與獲利、支出與損失。而Ryo所看重的要點如下:
要點1》營收成長是好事,但收得到錢才實在
Ryo指出,雖然公司營收成長是好事,但畢竟不是入袋的現金,所以,在看到公司營收連續數月創新高時,他並不會太興奮,而會再查看毛利、應收帳款、存貨等相關科目的數字和變動幅度,是否相匹配,還是有異常。
Ryo指出,當營收沒有太大變動時,應收帳款、存貨等數字也就會一直維持同一個區間裡;而當營收成長,應收帳款、存貨自然也會有同等幅度的增加。但假設營收增加20%,應收帳款卻增加40%,就偏離太多。當偏離太多時,為避免遇到財務造假的地雷,Ryo會再去看造成偏離的原因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