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全球股市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而暴跌,不過,隨後在美國聯準會(Fed)施行無限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下,讓全球股市上演破底翻,而美股與台股更在重挫後迅速創下新高,讓投資人的情緒如同洗三溫暖。
以本波漲勢來看,科技股受惠於5G、雲端趨勢,出現相當誇張的漲幅,可是工業、能源、零售業、觀光等景氣循環股或消費零售股的漲幅卻明顯落後,而價值股相對於科技股來說,表現極度低迷,呈現一個股市兩樣情。
然而,電子股短線估值過高逐漸引起投資人的疑慮,而且在金融海嘯後,大量資金釋出即使未造成通膨失控,還是讓2009年與2010年出現通膨加溫,因此,隨著美國8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來到1.32%(詳見圖1),明顯優於預期後,部分資金開始轉移至估值較低的景氣循環股,期待通膨增溫能帶動原物料價格走高,同時改善相關廠商的獲利。
在此背景下,台股中的鋼鐵、塑化、水泥類股近來也受到不少關注,其中台泥(1101)、亞泥(1102)、信大(1109)等公司也在第3季法說會指出,中國洪雨漸消、加上第4季進入傳統旺季,9月開始中國各地區的水泥價格可望陸續調漲,公司將能恢復成長,全年營運可望與去年持平。法人也預期,相關個股有機會成為台股高檔震盪下的資金避風港。
台商回流擴建新廠 為水泥產業帶來硬需求
水泥產業基本上屬於國家基礎工業,舉凡住宅、公路、橋梁等基礎建設都需要使用。由於業者需要投入機器設備、土地成本、運輸費用,基本上屬於資本密集型工業,不太容易吸引新進業者,市場性質較為穩定,影響廠商獲利主要因素是原物料價格與終端需求。
觀察中國各地的水泥價格。2015年中國為了解決生產過剩問題,開始推出去產能政策,隨後在2017年年底,中國水泥協會正式發布《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畫》,提出2018年至2020年,水泥熟料產量要從20億2,000萬噸減少到16億2,730萬噸,廠商稼動率要從約69.6%提高到80%。
在中國官方大力監督下,近年中國水泥產業幾乎照著官方的規畫前進,水泥價格也一路向上,帶動中國區域營收占總營收7成以上的台泥、亞泥,獲利穩健成長。
可惜的是,今年第1季中國爆發新冠肺炎,5月下旬又開始鬧汛災,境內70%的縣市出現暴雨,災害一路蔓延至9月上旬,使得中國水泥價格疲弱(詳見圖2),影響台泥與亞泥今年上半年的獲利,所幸台灣疫情相對其他國家控制良好,才使2家廠商不致出現蠟燭兩頭燒的窘境。
法人指出,隨著中美兩國貿易衝突加劇,以及台商加速出走中國,促使科技廠選擇在台灣擴建新廠,此舉將對鋼鐵、水泥等內需產業帶來硬需求;再者,今年疫情後運輸受阻、進口水泥數量減少、中國砂石禁運、國內環保條件趨嚴,也使得國內砂石原料的成本增加,推升預拌混擬土的價格走高,直接壓縮了水泥的議價空間,對水泥、預拌混擬土業者帶來加分效果。
展望下半年,中國汛災結束後,各地逐漸復工,有機會迅速去化廠商庫存,並且帶動水泥需求提高,預期台泥與亞泥的業績將從9月起一路走高至年底,相關個股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