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自5月以來已連續4個月下跌,指數跌至約92點水準,逼近2018年年初的低點。不少投資人關心進入多頭走勢已長達9年的美元指數,是否要就此轉入空頭。不過就當前情勢判斷,美元指數仍未有真正構成空頭的條件,將當前的走勢視為「回檔」比較合理(詳見圖1)。
美元指數追蹤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的強度,意即當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價值走勢更強時,美元指數將上漲;當美元兌其他貨幣的走勢轉弱時,美元指數將下跌。一籃子貨幣組成為歐元、日圓、英鎊、加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其中歐元占最大權重,比重達57.6%;其次為日圓,占13.6%。
今年5月以來美元的弱勢主要受2個原因影響:1.美國祭出無限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救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聯準會(Fed)為了穩定市場、提振經濟,宣布無限量QE,向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擴大美元供給,使美元趨貶;2.歐盟共同舉債7,500億歐元:為了幫助會員國度過疫情衝擊,歐盟首次利用AAA債信評級共同舉債,高信評債券吸引市場資金認購,進而推升歐元,卻也使得美元指數大幅走弱。
但這代表美元指數將走入空頭嗎?回顧過去,美元指數走入空頭,多會出現以下特徵:1.美國與貿易對象利差縮小、2.其他各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增長要比美國強勁、3.世界貿易與製造業活躍度高、4.美股表現不佳使資金流入其他市場、5.美國干預其他國家匯率以實現弱勢美元、6.美國雙赤字(財政以及經常帳)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