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期的專欄提到,推論未來1年沒有系統性風險,但股價指數和黃金都到了相對高點,建議大家對於股、匯、債、黃金和基金都能逢高減碼,持盈保泰。畢竟就長線而言,這一波行情看回不回,一路上漲了6個月,適度的休息是為了第4季的行情預做準備。
就近期走勢來看,國際金屬和原物料方面,黃金在今年8月7日創下歷史新高每盎司2,075美元後開始走跌,目前在1,900美元附近盤整。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8月底來到每桶近46美元後,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和國際能源總署(IEA)下修今年原油需求量,國際油價也顯得疲態。
全球資金狂潮 出現邊際效用遞減情況
在全球股市方面,短線上美國股市創新高後強勢拉回;東南亞股市呈現弱勢格局。過去因為全球央行撒錢所造成的資金狂潮效益,已經出現邊際效用遞減的情形。
影響金融市場的因素是景氣、資金、籌碼、財報、消息和心理,這些因素每天都在改變,使得金融市場的價格不容易掌握。投資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說過:「經濟和股市的關係就像主人與狗,狗永遠跑在主人前面,但牠離開主人一段距離後,又會回頭找主人。」這段話說得相當貼切,股市是經濟的櫥窗,股價是經濟指數的領先指標,所以狗跑在主人前面。當狗跑太遠,也就是股價脫離基本面太大,股價自然回檔休息。
就如同美股4大指數中的那斯達克指數(NASDAQ)、費城半導體指數(SOX)和標普500指數(S&P 500),三者皆已創下疫情前的新高,但景氣並未回到3月的水準。股價偏離基本面太遠的主要原因在於主人和狗之間的那一條繩子,也就是央行的貨幣政策。繩子可長可短,當央行採行寬鬆的貨幣政策,繩子就會變長,股價自然一飛沖天;但是當央行採行緊縮的貨幣政策,繩子就會變短,股價自然被拉回來。
由於目前疫情仍在美國蔓延,推測短期內,美國聯準會(Fed)也不可能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也就是那一條繩子在短期內不會變短,資金行情仍然會延續。但是總有一天,當聯準會認為景氣由復甦轉為成長時,就會開始收資金,金融市場將因為資金寬鬆不再,而出現下修的情形。
國際情勢方面,美中衝突不斷。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2018年開始,不停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全球貿易秩序亂了套,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大跌。
接著,美國又對中國發起科技戰。先是對中國電訊巨頭華為(Huawei)實施禁令;之後更是一路窮追猛打,有意將中國最大的晶片商中芯國際也列入貿易黑名單;後來又以國安為由,禁止美國境內下載TikTok(中國抖音國際版)和微信。
除貿易戰和科技戰之外,南海是美中兩強硬碰硬的另一個戰場。美中兩國的外交人員在東南亞各國間穿梭,企圖拉幫結社,鞏固自身的樁腳。兩國的軍隊也頻頻在南海演習,秀出軍事肌肉。台灣身為美國第一島鏈(北起日本,經台灣延伸到南海諸島)的關鍵點,不知不覺地被推到火線邊緣,成為地緣政治的兵家必爭之地。
短期內川普為了勝選連任,勢必加大力度打擊中國,中國也一定會全力反擊。在兩強爭霸的賽局中,台灣將取得最大利益?或是成為炮灰?這關係到全台2,300萬人的命運。
台灣方面,中央銀行為了照顧出口商,避免出口商出現大量匯兌損失,自6月份以來,一直力守「美元兌新台幣29.5元」的防線。但是隨著海外資金持續匯入台灣,加上人民幣走勢強勁(人民幣兌美元在今年9月15日升破6.8元整數關卡,詳見圖1),中央銀行在9月16日出乎市場意料地棄守此一防線,美元兌新台幣最低來到29.1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