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走、牛年至,投資人無不引頸期盼2021年是個「金牛」年。回顧過去的鼠年,投資市場可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論區域,大中華、韓國及美國是鼠年3大贏家;論產業,則是替代能源、科技及生技醫療勝出。
至於輸家,毫無疑問的是能源及原物料生產相關區域,例如中東、拉丁美洲、新興歐洲等都難逃大跌的命運。甚至把時間拉回到2019年,能源及原物料生產相關區域的表現一樣疲弱。不過這個情況從2020年下半年以來已有改觀。尤其2020年第4季以來,多數原物料的漲幅,明顯超過同期間股市的表現。
而近期除了黃金以外,包含原油、基本金屬到農產品都有明顯回升,黃(豆)、小(麥)、玉(米)3大農產品漲幅都超過1成(詳見表1)。其中,玉米的漲幅更超過了25%。
再看近3個月表現(編按:結算至2021年1月15日止,以下皆同),包含鐵礦砂、黃豆、玉米漲幅更超過3成。
再拉長到近6個月,更是除了黃金以外的原物料漲幅都超過2成,遠超過同期間多數股市的表現。
對應原物料最有關的CRB指數(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 Index,美國商品研究局商品價格指數)、CRB工業金屬指數及CRB農業指數,過去1個月、3個月及6個月的漲幅完勝同期間的MSCI世界指數與S&P 500指數。若從2020年3月的低點算起,CRB工業金屬指數及CRB農業指數的漲幅更分別高達150%及80%以上,遠勝多數投資人所關注的科技或替代能源相關指數。
4大原因影響 大幅拉抬原物料價格
這波原物料狂漲的原因大致可歸納出以下幾點:
1.全球資金狂潮: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為了救市,絕大部分國家都將利率降到歷史最低點。
美國、歐元區、日本乃至中國都祭出了史無前例的無限量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光2020年全球8大經濟體就增加了14兆美元的貨幣供給,龐大資金四溢,湧向投資市場及各項資產,讓許多國家的股市即便在基本面欠佳下依然漲翻天。
其中,過去幾年表現欠佳的原物料市場,原本的價格位階就低,2020年第1季受疫情爆發影響,更是跌到谷底。而超跌的市場行情,自然吸引資金進駐。
2.疫情影響供給:2020年春天,北半球正值農產品耕種階段,卻因疫情爆發導致相關人員工作受到管制而減產。加上全球航運大亂、運輸人力不足、運輸成本飆升,造成農產品價格一路上漲。至2020年8月,包括美國及南美洲又因天候異常影響生產,更使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21年1月中旬發布的報告指出,全球糧食價格已連續第7個月走高,除了砂糖以外,主要農產品全都漲價。
工業金屬方面,一樣受到疫情影響導致開採及運輸減少。其中,與運送礦產有關的波羅的海海岬型航運指數(Baltic Capesize Index),以及與運送穀物有關的波羅的海巴拿馬型航運指數(Baltic Panamax Index),光2021年以來就已分別暴漲44.22%及21.96%。運費暴漲,商品價格自然跟著大幅調升。
3.救市政策拉抬需求:全球原物料第一大需求國──中國為了救市,再次喊出「兩新一重」(新基建、新城鎮化和重大工程)計畫,希望藉由大量基礎建設拉抬經濟。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亦開出要加強基礎建設以重振美國經濟的振興支票。兩大國的救市政策,持續推升工業金屬價格一路走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