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結構相較燃油車更為簡單,然而由於電動車車體較重,並且沒辦法透過引擎發電,「心臟」無力一直是廠商最大難題,也吸引不少業者投入電池研發。
而回顧過去10年,在各家廠商積極開發下,全球電動車電池平均成本已大幅下降83%,進步速度超乎產、官、學界想像。
且隨時序再拉近至2020年,中國廠商寧德時代、比亞迪分別推出CTP(一種減少電池體積、生產成本並增加能量密度的技術)、刀片電池等新技術,特斯拉(Tesla)也正在研究不添加稀有元素「鈷」的鋰電池,電動車技術更上一層樓指日可待。
而技術突破及各國政府加速立法限制燃油車後,研調機構SNE Research看好,2025年整個電池產業將迎來25%供需缺口,2020年~2025年電池需求年複合成長率更將達到43%。
充電樁與電動車皆需配備連接線 連接線業者可望受惠
法人分析,電池可說是電動車產業中最具成長潛力的零組件,但目前全球市場普遍被韓國、中國、日本(詳見圖1)壟斷。再者,鋰電池能量密度漸漸開發至極限,未來產業很可能變為成本導向,對新進業者將相當不利。即使台廠有康普(4739)、美琪瑪(4721)等業者能提供正極材料,毛利偏低仍使其想像空間大幅減少。
雖然台灣電池廠受惠商機有限,但若從電池產業延伸,充電裝置仍吸引不少法人關注。讀者可以想像,未來不僅家中停車位要架設充電樁,加油站也可能變為充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