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從1960年代問世,一直扮演著數位科技的前沿。美國在此領域一度擁有絕對的領先優勢。1970年代全球3大半導體公司分別是德州儀器、摩托羅拉與飛利浦,但進入1980年代,遭遇日本的強大挑戰,日本有5大廠商擠進全球半導體前10名,彼時,驚恐的美國通過貿易制裁手段與扶植台灣與韓國的半導體業,有效壓制日本,也成就今天的台灣半導體業榮景。
進入2010年代後,台積電(2330)擠進全球前10大,背後靠的是整個台灣半導體業上、中、下游完整的供應鏈來支撐,並促進全球資訊科技業的加速發展。如今半導體業再次迎來新機遇,關鍵有三:雲服務、電動車、AI,這三者正進入快速發展期,需要更高速的資料傳輸與更強大的晶片運算能力,當終端的新應用需求強大時,才驚覺需要用到翻倍的晶片,且產能嚴重短缺。舉例來說,電動車自動駕駛想再進化,不管是感測道路狀況的元件或路況危機預判的運算,都要即時處理龐大的圖形與數據,否則做不到讓停車場內的車自動開到你面前。資訊新應用又來到爆發性增長的新時代,我感到興奮,但也要提醒投資人,趨勢一定會往前推進,但競爭過程中,仍會淘汰許多輸家,這是必不可免的風險,一定要先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