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中開始,有關注保險市場的消費者應該會感覺到很明顯的轉變,過去大家的討論重點,在於保單實質報酬率有多少?比定存利率高多少?但最近比較熱絡的話題,聚焦於健康險夠不夠?死亡保障是否要加強?以及在全球股市熱絡下,要不要買投資型保單?美元貶值、新台幣強升,是否要考慮外幣保單?保險商品風向說變就變,誰決定市場應該熱賣什麼產品?
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因為影響因素很多,但是這次商品轉向大多來自於政府政策影響。大家也許聽過,在2026年初,台灣保險公司必須採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會計財務報告新準則,雖然要5年後才正式實施,但保險公司已經提前做準備,最明顯的做法就是大幅調整商品結構。未來台灣壽險市場的保單,可能會朝向以下3個方向發展:回歸保險、加強保障、減少保證。
過去保險公司收取太多的儲蓄保費而忽略保障保費,造成保險公司的獲利來源過度依賴波動劇烈且非常不穩定的投資收入,未重視保險公司的本業收入。故為降低未來財報數字劇烈波動,同時符合主管機關要求保險公司回歸保險本業,改為提供死亡險、意外險、健康險跟長期照顧險等具較高保障功能的保單,未來與定存類似的儲蓄保單將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