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爆發新冠疫情後,美國聯準會(Fed)為了拯救急轉而下的經濟,因此展開史上最大規模的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此舉不僅帶動了Fed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在今年第3季來到8兆5,000億美元,較2020年年初的4兆美元上下呈現翻倍成長,也刺激美國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在今年7月、8月突破5%關卡,讓通貨膨脹概念股在沉寂10年後意外成為市場焦點,而台股中的航運、鋼鐵族群更出現強勁的漲幅。
雖然相關概念股在上半年已經大幅飆漲,但是,隨著鋼鐵產出大國——中國的環保意識抬頭,制定2030年前碳排減少、2060年達成「碳中和」兩大目標,讓本土法人與外資機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都漸漸看好鋼鐵業長線的供需情況有望轉佳,並且仿效水泥業先例,能在未來一段時間享有穩定的獲利,甚至重返高殖利率股行列,中鋼(2002)、新光鋼(2031)、大成鋼(2027),以及榮剛(5009)等個股因此備受市場關注。
鋼鐵產業依上、中、下游大致分類為原料、加工、終端應用等3大類(詳見圖1)。從上游來看,除了包含煤、鐵礦砂、廢鋼、鎳、鉻等原料業者之外,簡單加工過的大鋼胚、小鋼胚、扁鋼胚、鋼錠也都歸類在上游產品。如果根據煉製方式區別,則可以分為高爐製程與電爐製程,前者的主要原料為鐵礦砂、後者的則是廢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