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搭乘旗下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太空船,在今年7月達成史上首次民間太空旅行紀錄,寫下全球太空產業新的里程碑。而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也不落人後,在9月將4位平民送上太空,飛行距離為10多年來美國人最遠。
貝佐斯與馬斯克不僅競爭全球首富,也在電動車、太空產業中互別苗頭,讓太空產業能見度大幅提高,而國內太空產業相關概念股昇達科(3491)、華通(2313)、同欣電(6271)、啟碁(6285)、台揚(2314)的股價也跟著升空。
低延遲、低輻射、低成本
3特性使LEO最具優勢
太空旅行頗富想像空間,貝佐斯與馬斯克彼此競爭也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不過,有能力負擔高額太空旅行費的人終究是少數。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太空產業營收規模大略落在3,713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占據2,706億美元,也是商業價值最高者。
衛星主要應用在商用通訊、遙測(資源調查、地表環境監測、人類活動監測)、導航、國防領域。從數據上來看,目前圍繞在地球外運作的人造衛星大略有3,300顆,並且以每年300~400顆的數量增加,產業發展非常穩健。
根據衛星與地球的距離,可分為低、中、高軌道衛星。原則上,距離地球愈遠的衛星,壽命愈長,也有愈大的覆蓋範圍,但是,訊號延遲也愈明顯,3種類型的軌道衛星各有不同用途。研調機構TrendForce研究指出,目前低軌道衛星(LEO)最具發展優勢,主要原因是低軌道衛星具備「低延遲、低輻射、低成本」的特性,使用上無須在地面架設基地台,訊號不受地形限制,因此被視為完善5G網路的關鍵,成長性最受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