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許多國家開始陸續放鬆或解除各項防疫管制措施,加上全球供應鏈不順的現象遲遲未能獲得改善,供需兩端失衡的問題導致物價不斷向上攀升,各國央行也不得不承認,通膨壓力可能將持續比原先預期更長一段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不僅是一般消費品的價格居高不下,就連各種實體資產與金融資產的價格也都處於歷史性的高點,在這個幾乎什麼都很貴的時代,投資人究竟還能投資哪些資產?應該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才不會讓高通膨導致手中持有的資產價值縮水?
晨星(Morningstar) 研究副總裁瑞肯薩勒(John Rekenthaler)認為,和過去幾次高通膨或金融泡沫時期不同的地方在於,投資人在目前的環境下,大概已經很難找到真正便宜的資產進行投資。以3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為例,目前的殖利率只剩下1.95%左右,相較於最近10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化成長率1.92%來看,假設未來30年的通膨率同樣維持在這樣的水準,那麼持有3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可以說幾乎不能算是一項投資,更何況若是考慮到目前市場預期的長期通膨率已經超過2.3%(相同存續期的抗通膨公債與普通公債之間的殖利率差,詳見圖1),代表投資人持有3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實質上反而會產生虧損。就算是投資評級較低的債券,情況同樣也好不到哪裡去,目前BBB等級債券與政府公債之間的殖利率差已經是1990年代後期以來的最低水準,而垃圾債券的情形也差不多。
瑞肯薩勒表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每當投資人尋求避險的當下,信用債與政府公債之間的利差往往會擴大;反之,若是投資人追求風險,兩者間的利差則會收緊,但不管是哪一種情形,投資人總是能找到相對便宜的債券進行投資,例如在1990年代後期利差縮減期間,時任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提出「非理性繁榮」的警語時,3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殖利率仍然有6%,遠高於當時的通膨率,可是現在不論哪一種類型的債券,價格都正處於歷史上相對偏高的水準,投資人幾乎已經找不到理想的資金避風港。
除了債券以外,瑞肯薩勒指出,若是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提出的週期性調整本益比(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Earnings Ratio,CAPE)來評估,目前的美國股市大概比過去150年任何一個時期都更為昂貴。我們用投資於全球股市的Vanguard全球股票指數(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Stock Index)來看,該指數的本益比同樣處於近20年來最高的水準。
至於在特別時間點,常被提出來討論的黃金,其價格雖然在過去1年表現不佳,但距離歷史高點也沒有差距太遠,更不用提在最近1年、2年價格翻倍上漲的數位貨幣了。
當然,在高通膨時期,抗通膨債券大概是少數仍能幫助投資人抵禦通膨威脅的資產之一。由晨星編製的美國抗通膨債券指數(Morningstar US TIPS Index)在10月份上漲1.76%,2021年以來累計漲幅為4.95%(截至10月22日);而抗通膨債券基金在2021年的平均報酬率為4.83%,表現優於所有其他類型的債券指數;另外像是晨星美國核心債券指數(Morningstar U.S. Core Bond Index)及晨星美國政府公債指數(Morningstar U.S. Treasury and Government Bond Index),2021年以來分別下跌1.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