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底,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再出現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近期已取代Delta,成為主流病毒株。當下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巨幅震盪,但是1週後又恢復秩序。全球各國政府對疫情的防護,已經相當有經驗,民眾也懂得和疫情相處,金融市場也能自我從中學習。
記得2020年3月疫情大爆發,全球金融市場因恐慌出現大跳水,美國股市1週出現3次熔斷,國際原油期貨出現有史以來的負油價,美國聯準會(Fed)降息2碼後再降息4碼,仍無法挽回頹勢,被迫祭出無限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的猛藥,才讓金融市場止穩。台股在當時狂跌逾1個月,跌幅高達3,600點,政府動用國安基金護盤,央行降息1碼因應。
2021年5月,疫情席捲台灣,台灣進入3級警戒。當時台股下跌半個月,下跌約2,500點。這次變種病毒Omicron讓台股跌了7個交易日,從2021年11月19日最高點1萬7,986點,跌到2021年11月29日最低點1萬7,167點,只跌了800多點。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金融市場對同一件事情的反應,會產生效用遞減的情形。
目前金融市場最關心的是,通膨的惡化,將加速美國升息的腳步,資金行情可能告終。
通膨壓力的持續性,已成為金融市場的最大主題。衡量通膨的4大指標分別是: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躉售物價指數(WPI)、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CPI)。其中CPI直接影響民眾生活的感受,也是政府制定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