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富比士》專欄作家艾希莉.史塔爾(Ashley Stahl)曾擔任美國五角大廈的反恐主管、創辦年營業額500萬美元的網路授課事業,但她也曾因為一個思慮不周的決策,房子被查封、車子被拍賣,全身上下負債累累。然而,她每次總能從谷底崛起,再創人生的巔峰,現在她已是世界級職涯教練。
在《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中,她透過自己一路摸索的經驗,分享要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及適合做的事是什麼,以及如何辨識自己對金錢的潛在意識,化阻力為助力,不破壞賺錢的大好機會。以下是本書精彩摘要:
我們的念頭像雲,任意漂浮在腦海中—然而,從相信它們、在內心重複多次的那一刻起,這些念頭就變成我們的習慣性信念。無論好壞,都會變成我們的心理習慣、和定義自我的方式。在意識層次上,我確實相信就算沒有大筆財富,人生也可以是輕鬆快樂的。但是在潛意識中,我不相信那是,真的一點也不。我想要一匹旋轉木馬當10歲生日禮物,而不是一只行李箱。
是時候認清關於金錢,什麼是可行的?你習慣性或潛意識信念是什麼?我一直以來最愛的作家史蒂芬.切波斯基(Stephen Chbosky)在他的著作《壁花男孩》(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中說得很好:「我們接受自認為應得的愛。」這也是歐普拉(Oprah Winfrey)向來主張的說法。除非你密切關注,否則你可能會因為自認配不上,或是因為你不認為自己具有申請的資格,而破壞人生中的大好機會(比如理想工作機會)。實際應用如下: